2017年3月8日 星期三

主動投資、被動投資與巴菲特(2017年版)

巴菲特在今年的2016致股東信的年報(2017/02/26)中,又再度提及ETF,這已經是他第n次提到低成本的ETF。

巴菲特常常在不同場合提到ETF,如果綜合他的言論,他大意是說,一般的散戶投資人如果無法自行選股的話,那低成本的ETF是一個相對好的選擇。但要注意,他不是說一般的散戶投資人只能選ETF,他也不是說一般的散戶投資人做主動投資是不對。

巴菲特針對的是主動投資基金的高成本。低成本的ETF和主動投資基金的差異,主要是在主動投資基金都有高內扣費用的問題,他們吃掉了60%的獲利,最終導致主動投資基金的報酬過低,所以主動投資基金的操盤手和主動投資基金的買主是有利益衝突的。長期來看,選擇低成本的ETF,就能勝過主動投資基金。

巴菲特推薦ETF,但沒有說只能買ETF,或是覺得一般投資人應該要放棄主動投資,推薦就只是推薦。

主動投資和被動投資在台灣也都有很多不同的老師開課,彼此之間也會有心結,有時也會在網路上開戰,或是在文章中酸對方。這個很正常。
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股性;有的人適合長線,有的人喜歡短線;有的人喜歡自己選股,有的人喜歡ETF。這些股性真的勉強不來的。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和老師,再融會貫通,才是重點。

主動投資和被動投資,這二條路我都走過,在過程中,我寫過2011/10/30主動投資、被動投資與巴菲特。當時主要擔心的有二點,一點是我以為巴菲特有所謂的永恆持股,所以我應該永恆持股元大台灣卓越50ETF (0050),另一點則是看重在未來的繼承人是否能學會巴菲特的投資心法上。

現在,我覺得,我應該要隨著巴菲特做一些修正。巴菲特在今年的2016致股東信的年報有澄清,他沒有所謂的永恆持股,只有所謂的壞了、貴了、換更好的原則。所以,雖然說我的元大台灣卓越50ETF (0050)買在2008/09的30元左右,實在是很便宜,但不應以為我要永恆持股元大台灣卓越50ETF (0050),甚至連我的繼承人也要繼續持有,因為沒有所謂的永恆持股。實際上,我在2016年底就已經賣光了元大台灣卓越50ETF (0050)。另一個原因是,好的、壞的股票都在ETF同一個籃子裏,這個是ETF的通病,是一種和稀泥,所以ETF不應該擺在長期持股上。

有做投資心得記錄,就有回顧可以參考,知道心路歷程和改變。往好的方向去做修正,彈性調整一下都可以。

2008年金融海嘯,當時也是保守些,資金也沒那麼多,所以選擇從ETF開始,心中想的是有了些股巿投資的經驗,再來想「超額報酬」,雖然是這樣想,不過,同時間,我仍花了很多的時間在了解巴菲特的投資心法。最後,再把這二個東西融合起來。

元大台灣卓越50ETF (0050)買在2008/09的30元左右,賣在2016/12的70元左右。

復華滬深300(006207)買在2012/10的13.5元左右,賣在2015/06的30元左右。

實際上,操作起來,變成是將這2支ETF看成2檔股票,這2檔股票就是台灣和中國大陸,試著買賣在低高點,淑買貴賣,分次分匹買賣,買入後長期持有,持有時限以年為單位。

以元大台灣卓越50ETF (0050)每年配息2元來看,現金殖利率有6%,這還是像我一樣能買在30元,如果只賺股息,那40元的價差要等20年的股息才能領得到,如果再40元的價差再加計8年的股息,會變成要等25年,這是一個多久的時間呀!比起賺價差來說,永恆持股來單獨領股息的代價很不划算的。

反過來再看,ETF都強調定期定額,照這種策略,那元大台灣卓越50ETF (0050)沒辦法買在30元,也沒有可能賣在70元,所以很明顯,只有淑買貴賣,才能有最大的報酬率,單純的定期定額所得到的報酬率會低得很可憐。

再看復華滬深300(006207),它是根本不配息的,如果不賺價差,那就GG了,也根本不用執著ETF。

不論是以定期定額來買ETF,還是以ETF的配息來當退休金,都不划算,達不到財富自由;最終,還是要回到主動投資的「淑買貴賣,賺取價差」,才能夠得到一個最好的報酬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